白乎乎的熱氣冒進夜色里,軟糯糯的云朵飄到冷風里。這幾天連續(xù)下了幾場雨,天總是陰沉沉還有些冷,在市井小巷吃烤紅薯的時候,我突然想家了。時常天冷的時候,我應該同母親一起,走在路邊,一點點剝開烤的焦黃的紅薯皮,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口滾燙的紅薯,然后心滿意足地笑著。我們哈出的白氣同烤紅薯的熱氣裹在一起,借著昏黃的路燈,行走在夜色里,整個人就覺得暖和了起來。
我單是看見一個鐵皮大爐子,我就想起里面的烤紅薯,那些根植于舌尖的記憶,自味蕾延伸,妙不可言。“冰糖葫蘆……”兒時上街,我總會被這熟悉的叫賣聲吸引,興高采烈跑過去買上一串冰糖葫蘆,甜脆脆的山楂,酸酸甜甜淌進胃里,記在心里。長大后,我很少吃冰糖葫蘆了,但每每看見有人舉著糖葫蘆,看著那些圓滾滾的“小燈籠”,就會想起兒時吃糖葫蘆的滋味。
一個小小市集,保留了原本的菜場屬性,又增添了現(xiàn)代元素,將本地小吃囊括了進去,多了最難得的情懷。西安市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它的“情”。這樣的改造既滿足了年輕人對藝術感的追求,也讓老人可以保留原本的生活習慣,同時接觸到新的事物,我認為這是其“至情至性”之所在。市井人情里的熙熙攘攘,濃縮在一個小小的市集之內(nèi),是極具溫情的一處煙火地。我想起汪曾祺說:“四方食事,不過一碗人間煙火。”
驀然間,我的思緒回到了春節(jié)假期余額已經(jīng)不足的時候,一年一度的“返程后行李大賽”又開始了。我讀的大學在湖南,記得我每次返校,我的行李很多也很重,我的心里十分苦惱,甚至還有幾分埋怨。我曾經(jīng)試著和父母溝通,希望東西少點,再少點,我不想再“負重前行”,可每次他們依然執(zhí)著打理著。
工作后,我與父母見面的時間更少了,來自母親的“訂貨”電話卻每每如四季之輪,準時而至:“家鄉(xiāng)紅薯熟了,我和你爸嘗了嘗,味道還不錯,給你買了三箱”“今年市集的梨賣得很好,你小時候最愛吃了,我給你留了一些”不論我在哪兒,爸媽總有千言萬語要叮嚀。
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母親為我準備的裝雞蛋的箱子,箱子里的泡沫被分成許多“小單間”,剛好卡住雞蛋,這樣雞蛋不容易破碎。從那時起,我開始明白,對父母而言,多裝一些,就多一份安心,多裝一些,就少一份牽掛。從此我便不再阻攔,因為那都是父母無處安放的疼愛和關心,我們應該好好收藏、保存、銘記。
可憐天下父母心。多數(shù)人關心我們飛得高不高,只有父母關心我們飛得累不累。無論我們多大年紀、從事什么職業(yè),在父母眼里,我們依然是孩子。有種愛,它藏在行李箱里、沉甸甸,它在我的心底蔓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