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網(wǎng)的加持下,武功河灘會今年爆火,趁著余熱未消,我也去擠了擠歷經(jīng)三年沉寂后再度啟動的家鄉(xiāng)千年“河灘古會”。
每年農歷11月7日始,歷時20天,關中冬閑,慶祝豐收,紀念先祖,以物易物,交換種子、農具與剩余產(chǎn)品,四面八方客商接踵而來,冬儲迎春,后逐年演變,發(fā)展成為今天的武功河灘會,古會距今已4000余年。
臨近武功鎮(zhèn),車水馬龍,人潮擁擠,已然感受到了“河灘古會”的熱鬧氣氛,最后硬是在走走停停中找了一塊空地停了車。
古會聚物、聚人,有預料之中的“找尋”,也有意想不到的“收獲”,這其中自然少不了美食的誘惑。武功普集燒雞、倪家鍋盔、富平瓊鍋糖、三原蓼花糖,還有鏡糕、打糕、油糕、羊雜、涼皮、旗花面……,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品類在這里都能找到。不管離家多遠,家里的那口吃食、那種味道總是令我們掛念,古會上,尋找兒時的味道,尋找那一口一別多年的美食,或許味道會“欠”一些,但卻吃出了思念、吃出了回憶。
吃飽喝足,聽戲、喝茶、套大鵝……。
陜西的秦腔,樸實、粗狂、豪放,在秦人的文化里,秦腔是“吼”出來的,“吼”出來的秦腔才能把凝結于心的憤恨與苦悶發(fā)泄,只有“吼”,才能把忠臣將相、貞潔烈女的怨恨情仇暢快的表達。臺下的觀眾以老年人居多,他們看戲聽秦腔,體驗戲中的人生百態(tài),感受時代變遷的滄桑和人生的起伏。
聽著戲,一眾拿著旱煙鍋的老人,坐在茶攤前,喝茶、聊天、品生活。有戲聽、有人諞,這種帶著厚重的情感交流,亦如“品茗談天地,賞花語人生”,慢慢飲,細細品。
套大鵝是河灘會上的稀罕玩意,趾高氣昂的大鵝,一縮脖、一低頭,套圈就從它頭頂上飛過去了,30元的套圈一扔再扔,很快全部奉獻給了大鵝老板。
河灘會是購置農具的好地方,鋤頭、鐮刀、簸箕、背簍……,那些父輩們曾經(jīng)用過的農具,在這里都能買到。飛速發(fā)展的時代,耕、播、收實現(xiàn)了農業(yè)機械化,這些農具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,但他們卻是淳樸的父輩們最熟稔的朋友,最珍貴的工具。
在漆水河畔,這場名震西北的盛會,讓我們穿越時光去感受留存的記憶和4000多年農耕文化的魅力。人間煙火氣,最撫凡人心,武功河灘會承載著歷史,烘托出后稷“教民稼墻 樹藝五谷”的豐功偉業(yè),猶如一顆璀璨明珠,永不落幕。